秦风唐韵烹新味----刘红军和他的“秦唐瓦罐”-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


网站正在维护中,请稍后访问!

客服电话:13088920555


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

秦风唐韵烹新味----刘红军和他的“秦唐瓦罐”

发布时间:2019-09-18 09:45
作者:王英辉
       素有“西府小香港”之称的蔡家坡,云集了本土精彩纷呈的各色美食,因此餐饮业在此地的发展异常迅猛,竞争也极为激烈。虽说只有短短四年的时光,但是“秦唐瓦罐”的名号却很快在数以百计的同行业中脱颖而出,卓然独立,日渐赢得了市场的肯定与食客的认可!

       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,从起步到成功,由创业到发展,这一路艰辛走来的打拼道路上,无不凝聚着“秦唐瓦罐”创始人和掌舵人刘红军先生的一腔心血。
       1973年2月,刘红军出生在古雍州大地-----凤翔县南指挥镇南指挥村的一户普通农家,自幼家境贫苦的刘红军在高中毕业后,没能挤上通往大学的独木桥,懂事的他索性背起简单的行囊,毅然奔赴铜川的工地,想以自己男子汉的肩膀托起家庭的重担。建筑小工的活路大都是需要力气的,才十七八岁的刘红军咬着牙,搬砖头、卸水泥、和砂浆......一年下来,人瘦了一圈,黑了一截,力气没少费,钱也没挣下,有点沮丧的刘红军夜晚躺在简陋的工棚里辗转难眠,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,必须得学一门养家糊口的本事,才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有一份长久的保障。

       当时在铜川宾馆当领导的姨夫了解到外甥的想法后,当即表示了同意和支持,将他介绍到了餐饮部打工。一窍不通的刘红军啥也不懂,万事开头难,他只能从最基本的择菜、洗菜、杀鱼等杂务做起。穿着蓝布大褂的刘红军人有眼色,腿也勤快,每天天不亮就第一个赶到后厨,扫地、掏灰、生火,等大师傅来了,锅里的水已经翻滚着准备停当了。师傅看他是个铁了心要学手艺的好青年,便也以诚相待,不仅手把手教他配菜做菜的绝技,更是时刻关注着他的成长。令刘红军至今感念不已的是:师傅花了四块五毛钱给他买了一本《烹饪大全》的理论书籍,并谆谆嘱咐他:“光动手不够,抽空好好学,也要动脑子!”
       1995年3月,闻知宝鸡西府宾馆招聘学徒,经姨夫推荐介绍,已学有所成的刘红军来到了宝鸡,成为宾馆餐饮部一名凉菜配菜中工,在这里的近十年,他谨记师傅的提醒,用心观察,不懂就学,加之他是一个注重团结,性子耿直的勤快人,因此备受同事们喜欢,连年被评为优秀、先进。自身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长足进步。

       2005年的时候,一个偶然的机会,刘红军得以进入宝鸡令氏家外家做行政总厨,在令总的着意栽培下,他领着后厨100多号人,克服了诸多矛盾与困难,干得有声有色,这段让他倍感珍贵的经历也成就了他接下来的创业之梦。
       刘红军妻子所在的陕汽三产公司华臻宾馆,刚好有承包转让的意向,刘红军夫妇瞅准了咫尺之距的高店高铁站建设等项目带来的商机,当即接了过来,这也算是自己独立经营的尝试。紧接着他又跟表哥在老家凤翔城里开起了快捷酒店,一年多的苦心拼搏,使他深切感受到流动人口少的欠发达地区,真的难以实现自己干一番事业的愿望。

       刘红军杀了个回马枪,再次回到了蔡家坡。凭借着良好的信誉与广泛的人脉,他拿下了渭北西路十字云海酒店南侧的那块地,2014年秋季,筹备装修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,翌年3月,占地2300平米、集大型餐饮宴会于一体的“秦唐瓦罐”酒楼拔地而起,这是蔡家坡地区能同时保障百余桌集体就餐、两个宴会厅可以同时满足两家宴席,为政府单位的会议活动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场所。因此开业至今,生意一直都异常火爆,在保持本土秦风唐韵的西府名吃基础上,刘红军大胆突破,注重创新,不惜重金聘请大厨,推出瓦罐煨汤、川、湘、粤等各个菜系的主打特色,全年销售额保持在1000万上下,纳税20万左右,吸纳员工50--60人,解决了下岗再就业闲置劳动力,“秦唐瓦罐”被评为“陕西省餐饮名店”“改革开放40年宝鸡餐饮品牌企业”“岐山消费者满意单位”等称号,刘红军本人也先后当选为“中国注册烹饪大师”“宝鸡烹饪协会副秘书长”“宝鸡烹饪大赛评委”等。
       2019年新年伊始,笔者在宝鸡金陵河畔与刘红军畅谈之际,略显疲惫但劲头十足的他侃侃而谈,对未来,对餐饮,他口口声声不离企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!我也坚信:面前这位彬彬有礼的七尺汉子-----饱经秦风唐韵厚重文化洗礼与熏陶的刘红军,一定会在明天烹调出更新更美的舌尖上的味道,闯出一片属于自己更广更阔的天地!


作者简介王英辉,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,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理事,宝鸡文学网站站长,宝鸡市青联委员,岐山县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。 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   陕ICP备2024023019号-1    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
该网站使用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