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于周朝的宝鸡火锅文化

发布时间:2023-02-08 14:14
作者:容琳
宝鸡被誉为炎帝故里,周秦王朝发祥地。火锅与古陈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火锅,古称“古董羹”,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“咕咚”声得名。它是中国独创的一种饮食方式。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,以热源烧锅,以沸汤涮煮食物的、独具特色的烹调方式。其特色为边煮边吃,现吃现烫(涮),汤物合一,辣咸鲜香,油而不腻,让人大汗淋漓,酣畅之极,解郁除湿,男女皆可,老少咸宜,自春至冬均为美味佳肴。一般吃时还要根据各人的口味和喜好,蘸上各种调味品和佐料的汤汁一起食用。过去西府人家每逢过年,有“宁穷一年,不穷一时”讲究,无论城乡,也不分贫富贵贱,家家户户上一只暖锅(火锅)是少不了的。
图片
火锅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上个世纪70年代在考古发掘中,考古人员从宝鸡市渭滨区茹家庄村西周墓葬群中发掘出土了一只“白乍井姬鼎”的青铜器。这个古代器物让当时考古人员十分震惊,因为之前并没有出土过类似形状的青铜器。这个青铜鼎只有一足,立在一个三足的托盘上,而且鼎的底部有烟火熏烤的痕迹。经过专家们分析鉴定,这只青铜鼎就是当时的火锅。鼎下部的托盘内可以放置炭火来烧烤加热,并且方便将鼎和火源一起端到桌子上。这是国内火锅器具的最早发现,足以证明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出现火锅这种饮食方式。
据考古证明,战国时期即有火锅,到了宋代,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,南宋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食谱中,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;元代,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,用来煮牛羊肉;到清代,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,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“宫廷菜”,用料是山鸡等野味。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,他曾多次游江南,每到一地,都备有火锅。相传,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“千叟宴”,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,应邀品尝的老者多达5000余人,成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。《魏书》记载,三国时代,曹丕称帝时期,已有了铜制火锅,但当时并不流行。到了南北朝时期,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。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,人们用来涮猪、牛、羊、鸡、鱼等各种肉食,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,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,各式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。到北宋时代,汴京开封的酒馆,冬天已有火锅应市。到了清朝,火锅涮肉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。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,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。1338年日本室町时代,火锅传入了日本。如今火锅还传到了美国、法国、英国等国家。
图片
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火锅品种也是异彩纷呈。依燃料而分,有木炭火锅、煤气火锅、电火锅、酒精火锅等;就质地而论有铜制火锅、锡制火锅、铝制火锅、不锈钢火锅、搪瓷火锅等;按结构来分有连体式火锅、分体式火锅、鸳鸯式火锅等;按烹饪风格来说,有汤卤火锅、清炖火锅、水煮火锅等;按食材划分有各种肉类、海鲜类、蔬菜类、豆制品类、菌菇类、蛋类制品等等。
品种繁多的火锅,为餐桌平添几分热闹的气氛。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,我国的火锅花色繁多,千锅百味,各具千秋,著名的如宝鸡的涮羊肉火锅,重庆的麻辣火锅,广东的海鲜火锅,苏杭的菊花火锅,云南的滇味火锅等。此外,还有北京的羊肉火锅、浙江的八生火锅、杭州的三鲜火锅、湖北的野味火锅、东北的白肉火锅、香港的牛肉火锅、上海的什锦火锅、山东的羊汤火锅等。
图片
火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。历代文人雅士多有名言佳句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问刘十九》诗曰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。到宋朝,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习以为常。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形象生动地描写吃火锅时的情景:“友朋设宴庆云楼,美食十二配郎酒。觚觥交错杯杯尽,门前石狮口水流。”连门前的石狮都是“口水流”,您说,这火锅岂非美味佳肴?!清代进士严辰吟《无题》曰:“熊熊烈火烧出天下美味,滚滚沸水煮尽人间佳肴。”“围炉聚炊欢呼处,百味消融小釜中。”清人严融的这两句诗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众人围炉吃火锅的情景。


作者简介
容琳,曾任渭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,现为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,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,中国老年学学会、省、市老年学学会会员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   陕ICP备2024023019号-1    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